今年农历有一个特殊情况——出现了“闰二月”。因为清明节刚好落在闰二月万无优配,有人在网上说:“老一辈传下来的说法是,闰月遇上清明不要上坟,否则会有祸事临门。”
那么,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根据呢?目前并没有发现明确的文献出处。很多人说是从家里长辈那里听来的,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从没听过,甚至怀疑这是个谣言。那么,“闰二月清明不上坟”的风俗到底存不存在?只能说,现在还没有确切证据。
一、清明节与闰月的关系
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公历的4月4日到6日之间。一般来说,清明对应的农历时间是三月中旬。但今年因为历法调节,二月和三月之间多出了一个闰二月,于是清明就正好落在了闰月里。
二、闰月是怎么来的
最早的历法有两种:一种是以月亮圆缺为基础的“太阴历”,一种是以太阳运行为基础的“太阳历”。今天我们用的公历,就是太阳历的一种。中国的农历并不是纯粹的阴历,而是把阴历和阳历结合起来,形成了所谓的“阴阳合历”。
展开剩余74%农历一个月的长短万无优配,主要依据月亮的运行,大月30天,小月29天。但如果只按照阴历计算,一年只有354或355天,比太阳年少了十来天。久而久之,季节和月份就会对不上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古人想出“置闰法”:通过增加一个月,把阴历和阳历调和起来。
按照规律,大约每19年会出现7个闰月。闰月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月份,其中闰四月、闰五月最常见,闰二月相对少见。所以人们对它不太熟悉。
三、为什么会有“闰二月清明不上坟”的说法
其实,闰月只是历法的调节方式,没有什么“吉凶”意义。但因为它出现得不规律,在不少人眼里就成了一种“不正常”的情况。于是,有些人把闰月和闰年混为一谈,觉得它“不吉利”。
清明节又与祭祖、扫墓相关,而扫墓本来就是和“逝者”联系在一起的。于是有人觉得,如果清明正好赶上闰月,那就是“双重不吉利”,进而编出了“闰月清明不上坟”的说法。
但从历法角度看,清明的时间是根据太阳运行确定的,和农历加不加闰月没有关系。换句话说,即使出现闰二月,也不会改变清明的日期。
四、清明节真正的意义
清明节最早和“寒食节”结合,后来才逐渐形成现在既有祭祖扫墓,又有踏青、放风筝、荡秋千等习俗的节日。唐代甚至把清明定为法定节日,还丰富了节日内容。
所以清明不仅仅是“上坟”,它同时也是春天出游、享受生活的节气。把它和所谓的“祸事”联系在一起,其实是典型的迷信。
五、结论
清明节的日期是按公历确定的,闰月则是农历调节的结果。两者本质上没有任何关系。所谓“闰二月清明不上坟”的说法,更多是迷信和讹传。
真正值得关注的,是清明作为一个文化节日,它提醒我们既要祭祖怀念先人,也要亲近自然、享受春天。至于“闰二月”,完全不必担心,它只是历法运行中的一个正常现象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